Group 26

汇总意见

收获:同学们在课程中掌握了VS Code、Git、R、Python等多个工具的基本操作,体验了数据清洗、分析与可重复性研究全过程,并通过个人网站项目认识到项目实践的重要性,培养了自主查阅资料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意见:部分同学反映初学者在大课堂中难以跟上进度,尤其在软件环境配置、基本语法及代码操作环节遇到较大困难;课堂上部分代码示例存在系统兼容性问题,内容较为分散、软件安装环节过多,使得掌握全流程的难度增大。

建议:建议课程初期先从软件安装、基本语法和内核选择等基础操作入手,放慢节奏并增加演示与互动;加强各章节之间的衔接,优化代码示例,针对不同系统注明兼容性问题;同时,多为零基础同学留出带操作的环节和答疑时间,以便使所有同学都能稳步跟上课程进度。

2024******002

学会了如何使用vscode、git等工具。

建议第一节课从安装软件开始,以及一些基本语法、选择内核等等

老师讲的还是非常不错的,这门课我的收获很多。

2024******003

经过高老师的授课,我对VS code 和R语言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我这种零基础的同学来说,想要跟上老师的节奏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在人数如此多的大课堂上。而且操作或者代码上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希望以后老师的课堂能够将课程讲的细致一点,再多一点带着操作的时间。不过总的来说,该课程对自己未来的学习还是有帮助,也感谢高老师的教导。

2024******069

1.学生评价

我是您数据驱动的可重复性分析课程的学生,非常荣幸能给您写这段评语,表达我对您教学的感激与钦佩。

课程准备

在课程开始前,您就精心准备了详尽的资料,提前告知我们所需软件环境,并耐心指导我们安装配置,这种未雨绸缪的态度让我感受到您对教学的用心。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

课程中,您不仅传授专业知识,还注重培养我们的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鼓励我们遇到问题时主动思考、查阅资料,而不是依赖AI,这将使我受益终身。

项目式学习

您在教学中引入的项目式学习令人印象深刻。特别是个人网站创建项目,您先展示优秀范例激发我们的兴趣,再一步步引导我们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掌握了技能,更收获了成就感与自信心,极大地提升了对课程的热情。

作业与项目反馈

您的认真负责还体现在对每个学生作业与项目的细致反馈上。您总能精准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建设性建议,帮助我们不断进步。

高老师,感谢您在这门课程中的辛勤付出。您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储备,更让我对数据科学领域充满探索欲望。希望您继续保持这般认真负责的态度,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2.课程建议

软件环境准备

  • 建议在讲义最开头说明,本课程将选用综合性且功能强大的主流软件 ——vs code,请同学们在上课第二周之前在 vs code 中提前配置好以下环境便于课程的顺利展开。
  • 若配置环境中遇到问题,同学们可以参考 kimi、CSDN 社区相关问题的解决步骤,同学们还需自己思考理解代码的含义,避免盲目依赖 ai。

文件管理习惯

  • 让学生自行检查电脑内存,养成习惯分类整理电脑文件。
  • 在创建项目之前养成习惯新建文件夹,注意文件的目录以确保项目运行时文件路径正确。

个人网站项目

把创建个人网站这个项目放在第二周,步骤如下:

  • 在 GitHub 新建一个仓库,利用 AI 生成代码(提示词:帮我生成一个需要添加背景图片、关于个人简历的静态网页且需要插入个人照片、分不同模块,每个模块单独展示,模块可以进行动态变化,模块的主题色为绿色,个人简历部分包括个人信息、教育背景、获奖经历、技能证书、自我评价,请帮我生成 index.html、script.js 和 styles.css 三种文件)。
  • 在 vs code 新建文件夹,打开文件夹新建 index.html、script.js 和 styles.css 三个文件,复制对应代码到 vs code 文件中,保存代码(注意 index 代码中,js 和 css 文件需要对应 GitHub 仓库名,eg:/ 仓库名 /styles.css)。 然后打开 GitHub 新建的仓库,将文件夹中所有文件导入仓库,在设置中找到 pages,刷新等待一会即可出现个人网站链接。

万事开头难,先给学生展示一波上批学生优秀个人网站作品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卷起来,学生可以在设计个人网站过程中实现个性化操作,完成这个项目可以让学生获得小成就感以提升自信和课程热情。

3.最后

最后,英俊潇洒的高老师,您辛苦了!祝生活愉快,工作顺利!

2024******018

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的时候,觉得这门课程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对一些完全没有接触过R、Python这些软件的同学来说,上这门课有一点听天书的感觉。想要通过短短一个月的课程就精通软件的使用以及数据分析是不可能的,要想更好的使用不同软件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离不开课下自己不断地学习。

这门课程的亮点就在于让大家都开始接触了解如何使用R以及Python等软件来分析数据,数据的分析整理是每个研究生都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上完这门课以后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个老师真的很棒,老师是真真正正用心在做课件,想让每一个同学都可以通过这门课有所收获,像这种大课,其实很多学生还有老师都是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但是高老师不一样,能够认真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并且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内容。我相信每个同学上完这门课或多或少都有了收获。

对于课程内容,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放慢一些进度,有一些小白同学,在第一步就没有跟上老师的步伐,随着课程的进行就越落越多,到后面会有一点抗拒心理。建议老师在课程最开始,比如环境配置之类这种必备的步骤适当放慢速度,课程演示的时候也是一样,可以放慢进度,保证大部分同学都可以跟上步伐。课件部分,有些课件的代码运行有问题,需要加载一些软件包之类的才能运行,但是有些部分就是系统不兼容,建议老师可以完善一下不同系统的运行代码,或者在类似这种代码旁注释一下,不同系统可能会不兼容,建议同学寻求AI帮助或者寻求老师同学的帮助。

课程的内容有点太多太杂乱了,同学学习的时候会前后串联不起来,会让人有一种割裂感,建议老师可以加强不同章节之间的衔接性。

2024******123

要下的软件太多了,课程偏难,太复杂了。

2024******127

学习用GitHub协助作业、开源个人网页的课程,让我收获颇丰,掌握了版本控制与代码协作,开拓了开源思维。

2024******137

通过学习数据驱动的可重复性研究,我认识到透明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对提升研究质量的重要性。研究不仅仅是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确保结论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数据是研究的核心,数据的质量、处理方式和分析方法直接影响研究结果。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清洗和分析需要格外谨慎。可重复性研究推动了开放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要求公开数据、代码和方法。这不仅有助于科学进步,也增强了公众对科学研究的信任。为了实现可重复性研究,掌握相关的技术工具(如编程语言、数据分析软件、版本控制工具等)是必不可少的。这让我意识到技术能力在现代研究中的重要性。最后通过一个月的学习,让我掌握了不少知识,但并不全面,做起题来非常的吃劲

2024******158

覆盖从数据清洗(Pandas)、分析可视化(Python/R)到可重复环境配置(Git)的全流程工具,这些东西让我了解到了很多,并且让我感到非常的有趣。但是老师可能忽视低代码工具的教学,对非技术背景学生门槛较高。最近使用github也让我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站。很有成就感。

对于这门课程,可以多给点课时,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学到更多地东西,更深的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老师知识非常深厚,对于学生的问题总是不厌其烦的去解决,由于课时有限,导致老师有很多的东西交不了给学生们。

2024******083

这门课老师讲的很好,耐心细致,同学们参与得很认真,从中我学会了很多数据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