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13

总体评价

同学们普遍认为这门课程内容丰富且实用,涵盖了前沿的科研方法和技术,如R语言、AI大模型、版本控制等,对科研和学习有很大帮助。课程设计合理,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复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老师们的教学方法多样,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课程氛围活跃,同学们收获颇丰。

感受

  • 同学们通过课程学习,接触到了许多以前未涉及的知识,如R语言、各种模型、AI大模型等,对这些工具和方 法有了初步的了解,并知道如何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研究和生活中。
  • 课程帮助同学们培养了对科研过程透明化的敬畏之心,提升了对数据分析和编程的兴趣,尤其是通过亲手复现经典案例和构建完整的数据流水线,同学们体会到了严谨治学的成就感。
  • 对于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来说,课程内容虽然有难度,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他们也迈进了编程的大门,感受到了数据驱动研究的魅力。

意见

  • 课程难度:课程内容较为前沿且难度较高,对于没有编程基础的同学来说有一定挑战。部分同学建议课程可以适当降低入门难度,增加更多基础内容的讲解。
  • 课程进度:课程进度较快,内容原理无法完全吸收,希望以后的课程能稍微放缓课程的进度,增加一些对基础以及原理的讲解。
  • 教学内容:部分同学建议在课程中加入更多与专业相关的模型和分析方法,如结构方程模型、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等。
  • 教学资源:建议增加步骤图和操作视频,帮助初学者更好地理解和操作。

建议

  • 增加衔接课程:建议增加一些衔接课程,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帮助基础薄弱的同学更好地过渡到课程内容。
  • 增加课时:建议增加课时,将原理以及内容讲解得更加细致,以便同学们有更多时间吸收和理解知识。
  • 优化教学内容:建议在课堂上首先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筑牢根基,然后增加更多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最好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 合理分配助教:建议助教分配合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以便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 增加入门课程:希望以后能够多讲讲入门课,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学,以适应不同基础学生的需求。

2024******096

我从这门课学到了很多,接触了许多以前未涉及的知识。通过这门课,对R语言和各种模型有了一个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但是由于接触不多,课堂时间不足,无法完全掌握学习内容,对于之前从未接触R语言的我来说,接受有些困难,感觉学不懂,希望以后可以有一个衔接课,从简单入手,逐步深入。

2024******098

这门课开设的很及时,也很符合当前科研的需求。经过这门课的学习,我第一次感受到R语言和各种模型的便捷性,以后的课题中我会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嵌入自己的研究。希望以后再开设这门课的时候可以加入结构方程模型、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模型的学习。

2024******097

这门”数据驱动的可重复研究”课程让我真正领悟到了科研工作的精髓与责任。通过亲手复现经典案例和构建完整的数据流水线,我不仅掌握了Rmarkdown、版本控制等实用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科研过程透明化的敬畏之心——当自己提交的代码在他人环境中顺利重现结果时,那种源于严谨治学的成就感远比任何分数都更让人满足。课程设计的每个实践环节都在重塑我的思维模式,从盲目追求结果到注重过程可追溯,这种转变将使我受益终生。特别感谢教授在每次代码审查中展现的工匠精神,更镌刻下了科研工作者应有的操守。

2024******021

本课程的内容非常完整,将一些科研工作的前沿的方法以及技术进行了很完整以及详细的讲解,我从这门课中收获了很多,对一些分析的技术以及方法更加深刻,对AI大模型的应用以及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学会了使用github进行团队协作。但是对于一些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对于初次接触的人来说过于困难,课程的进度有点快,内容原理无法完全吸收,希望以后的课程能稍微放缓课程的进度,增加一些对基础以及原理的讲解,内容很充实,希望能增加课时,将原理以及内容讲解的更加细致,希望课程能越来越好。

2024303110079

课程丰富,学习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疑惑。一点点小建议:您在之后的教学中可以少讲几个软件,这样您教学压力不会太大,学生学起来不会太困难,以及助教要分配合理,关注到每一个人。

2024******058

作为一名土壤学研究生,我在本科阶段并未接触过代码,因此在学习《数据驱动的可重复性研究》这门课程时,遇到了诸多挑战。然而,这门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数据科学与土壤学研究结合的广阔天地。

在课程中,我接触到了人工智能的多种应用,例如文献翻译。通过这些学习,我意识到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巨大潜力,它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海量数据,从而为土壤学研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然而,由于缺乏编程基础,学习过程异常艰难。课程内容似乎建立在一定的编程基础之上,对于像我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颇为吃力。

为了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我建议在课堂上首先系统地讲解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筑牢根基。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实际操作演练的机会,最好是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这样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理解知识点,逐步提升编程能力。尽管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但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终于迈进了编程的大门,这对我未来的科研之路意义非凡。感谢老师的耐心教导,让我在数据驱动的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024******094

课程评价及建议:数据驱动的可重复性研究课程一上课感觉很新颖,顺应了科技发展的潮流。在课程中老师带领学生一步一步的动手操作,将之前以为非常高深玄妙的东西拆分开来,交给学生。在课堂中还设置了自由讨论时间,让有能力的同学带领不太会的学生学习、操作。课程中设置的章节都比较有意思,教的都是贴近学生学习实际的东西,很实用。建议是还是有点难了毕竟对于学农没基础的同学学起来还是有些吃力,有的学会了也可能只是记住了如何操作,而不懂背后的道理。但也可能是课程时间问题。总体来说很不错,让之后的办公学习更加方便有效率。

2024******072

感觉这门课程非常的有必要开设,刚好我自己的课题需要用到R语言,通过老师的引导已经掌握了一些使用方法。但是作为小白来讲,感觉课程还是有不小的难度,课后自己需要花大量的的时间来琢磨。希望以后能够多讲讲入门课,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