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 8
意见汇总
收获
- 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实操能力,通过教授 R、VSCode 等工具的使用,提升学生编程与数据分析水平,服务于科研数据管理与分析。
- 学生借此掌握 GitHub、R 语言等多项基本技能,并在网站搭建等实操项目中,将理论用于实践,体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 此外,丰富的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思维。
- 学生还学会 RMarkdown 编写、个人主页制作、API 申请等技能,收获诸多实用工具,为未来科研提供更多选择。
意见
- 课程对零基础学生不够友好,编程知识讲解抽象,难以建立知识与科研需求的联系。
- 大量复杂理论和实操内容,加上较快的课程进度,学生一旦跟不上就难以继续学习。
- 课堂学生众多,代码运行问题频发,教师难以快速响应并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
- 软件安装与环境配置缺乏详细指导文档,致使学生将大量时间消耗在工具调试上,影响核心知识的学习。
- 大教室授课,学生人数多,课堂互动有限,且四节课连堂,学生容易产生疲惫感,降低学习效率。作业难度较低,形式单一,难以全面锻炼学生能力,且反馈不够及时,无法有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
### 建议
- 为软件安装、环境配置提供带图文的详细步骤教程,帮助零基础学生顺利上手。
- 在课程讲义中增加详细代码,并解释其功能作用;
- 分解复杂代码示例,分步讲解。
- 结合视频教程、在线文档等多元资源,方便学生沟通学习。
- 精简课程内容,聚焦一门编程语言,进行精细化教学,帮助学生扎实掌握软件用法。
- 在算法讲解中引入前沿算法在可重复性研究中的应用案例;
- 强化人工智能模型评估指标与可重复性的关联分析;
- 开展语言开发不同语言对比实操。让助教提前学习课程内容,建立包含助教和学生的大群,方便交流指导。
- 将每个小组分配对应助教,便于课后联系答疑。
- 在基础知识入门阶段,安排学生现场实操,加深理解。
- 优化课程,增加互动环节,开展小班辅导,解决大教室互动难题。
2024******043
这门课程内容丰富,涵盖了从基础数据分析到高级机器学习技术,如R语言、神经网络和GitHub协作等。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堂演示和实战项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同时,课程关注技术趋势,包括大模型API调用等前沿主题,有助于学生掌握现代数据分析技能。建议能够拉长学习时间,增加互动,更加丰富课程提供的资源和操作机会,以获得最佳学习效果。建议增加课程互动和小组讨论,小组作业能容可以更加丰富一下,作业任务更加多元,并且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课堂欸容有些难理解,希望能够多给些时间消化和实际应用。并且,每个人的电脑设备不一样,对于软件的下载应用存在差异,实际操作对电脑性能有要求,特别是课程时间较长,实际应用时,大家的电脑电量等可能不耐用,希望能够有专门的机房或者增设充电插口等。
2024******053
我认为本课程对于那些没有编程基础的同学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并且课程的学生很多,在代码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无法很快的一一解答。有时候助教也无法解决此问题。因此,我建议每次课程之前应当让助教提前学习课程的内容,以便能够更好地教会其他同学。并且可以建一个大群,包含有助教和助教名下的学生。
此外,该课程学习的内容很多,并且比较杂乱,学的比较粗糙,无法完全掌握软件的用法。我认为以后的课程可以只学习一门语言,讲的比较精细一点儿。
2024******016
我认为本课程注重实践与理论结合,通过课堂教授和课下作业的方式,可以更好的掌握知识。但是,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这堂课掌握起来就很困难,比如说我,就是学起来很吃力,但是,这堂课对我以后的实验数据分析提供了挺大的启发。
2024******006
这门课在计算机算法、人工智能与语言开发方面亮点突出。在计算机算法层面,课程深入剖析了如何利用算法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与可重复性,为后续研究筑牢根基,助力我理解算法在整个研究流程中的核心作用。于人工智能领域,详细阐述了模型训练数据的可重复性要点,这对深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意义重大。在语言开发上,课程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编程语言在数据处理中的运用,让我明白语言工具在实现可重复性研究里的多样性。然而,课程可进一步优化。比如在算法讲解时,增加前沿算法在可重复性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人工智能部分,强化模型评估指标与可重复性的关联分析;语言开发方面,开展不同语言对比实操,加深理解。如此能更好提升我们在这些关键领域的实践能力。
2024******038
我认为本课程教会我们使用R和vscode等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编程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助于我们在科研过程中的数据管理和分析,但是对于初学的我们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时间和耐心,我的建议是可以录制基础操作的视频教程,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等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概念,寻循渐进处理数据。
2024******089
我认为这节课涉及到的代码逻辑相当复杂,对于零基础的同学而言,难度较大,难以理解。课程内容有很多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实际应用过程中步骤繁多,课程进度较快,有一处没跟上就难以继续。 另外,我认为在后续课程讲义中,可以增加些详细的代码,解释其功能和作用;除了课堂讲解,还可以结合视频教程、在线文档等,让同学们能够及时沟通学习;将复杂的代码示例分解成小部分,逐步讲解每一部分的功能和实现方式,让学生能够跟上节奏。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也是跟随老师学习到了如何使用R、处理数据等,以前看不到的各种代码,现在也是可以看明白了一些。
2024******032
这门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数字世界的大门,虽然对我来说些许困难。但是课程内容丰富,结构合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让我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如使用GitHub、VSCode、以及R语言的应用。特别是在网站搭建部分,通过实际操作项目,我不仅学会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还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课程中的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极大地提升我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老师认真负责,课堂互动性强,总能及时解答疑惑,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总体来说这门课非常实用且富有挑战性,它不仅可以增强专业技能,也可以激发对数据科学领域的浓厚兴趣,有着很强的的指导意义。不过确实对0基础的我确实有一点难度,多次借住ai答疑才能解决一些基础但确实是我没遇到过的困难。这门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可以外加一点网课介绍基础操作,再辅以线下实操,可能会让我这种小白更容易上手吃的更透。
2024******019
这门课程为我们提供了极具实践价值的学习内容,向我们展示了R语言、VS Code等工具的实战应用。
然而,作为零基础学习者,课程初期面临很大挑战。软件安装与环境配置(如R包依赖处理、VS Code插件调试)缺乏详细的指导文档,导致大量时间耗费在工具调试而非核心内容学习上。此外,课程对编程概念的讲解相对抽象,初学者难以快速建立工具应用与科研需求之间的关联性。若能增加基础操作的分阶段教学(例如提供常见报错解决方案手册),或通过梯度式案例(从单一功能演示到综合项目实战)逐步引导,将更有利于我们新手跨越入门门槛。
总体而言,课程内容设计贴合科研实际需求,但在教学适普性上仍有优化空间。
2024******039
这学期的数据分析课程让我收获不少,但也有些地方可以改进。课程内容丰富,涵盖R语言、git和VScode等工具,但难度较大。大教室上课,同学多、互动少,连续四节课容易让人疲惫。作业能巩固知识,但难度较低且缺乏多样性,反馈也不够及时。建议优化课程内容,增加互动环节和小班辅导,缓解大教室互动难题。作业方面,老师教的有时不符合自己的配置,需要详细点的教程,同时,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指导也非常重要,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2024******015
这门课的内容很丰富,通过这个课程我也收获了很多,包括GitHub的使用、复现别人的开源代码、了解了Rmarkdown并能简单地编写一些rmd文件、制作个人主页和学会申请api来更便捷地使用ai来辅助自己阅读文献等,了解到了很多工具,在未来的科研路上能够多一些选择。但是这门课的人数多,老师也没办法解决每个人的问题,之后希望可以将每个组分配到对应的助教,这样的话课下联系答疑可能会方便一些会有具体的对象;二是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安装各种环境和工具时可能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些课上跟着演示的部分也有可能会太快没跟上,如果会有带图文的步骤教程的话会好一些;此外,在前面的基础知识入门那块,如果能够让同学们现场跟着动一动手而不是光听会更好。